原油伴生气,顾名思义,是指与原油共同存在于油藏中的天然气。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溶解在原油中,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油藏的上部空间。由于其形成机制和储集环境与天然气有所差异,其组成成分也与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存在差异。原油伴生气的组成到底与哪种天然气的组成最为接近呢?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各种天然气的形成机制和成分特征进行比较。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原油伴生气与天然气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烃类组分的分布。通常情况下,原油伴生气富含低分子烷烃,如甲烷(CH₄)、乙烷(C₂H₆)、丙烷(C₃H₈)和丁烷(C₄H₁₀),而重烃含量相对较低。其组成也受原油性质的影响,原油的轻质化程度越高,伴生气中轻烃的含量就越高。原油伴生气中通常含有少量非烃气体,例如二氧化碳(CO₂)、氮气(N₂)、硫化氢(H₂S)等,其含量也因油藏而异。 这些非烃气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伴生气的燃烧值和品质,还会对油气处理和管道输送带来腐蚀等问题。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天然气,原油伴生气的甲烷含量通常较高,但其乙烷、丙烷和丁烷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与它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原油伴生气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热催化裂解,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形成,因此生成的重烃较少。而一些深层气藏或煤成气则会在高温高压下形成,重烃含量相对较高。
天然气按其成因主要分为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和混合成因气。生物成因气主要由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其成分以甲烷为主,含有少量乙烷、丙烷等,通常杂质含量较低;热成因气则来源于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催化裂解,其组成成分更加复杂,除甲烷外,还含有较多的乙烷、丙烷、丁烷等重烃,以及一定的二氧化碳、氮气等非烃气体,其成分比例也随着埋藏深度和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混合成因气则兼具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的特征,其组成成分介于两者之间。
其中,生物成因气和一部分低成熟度的热成因气的组成与原油伴生气较为接近,都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相对较低,但生物成因气的杂质含量通常更低。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原油伴生气与不同类型天然气的典型成分:
| 气体类型 | 甲烷 (CH₄) % | 乙烷 (C₂H₆) % | 丙烷 (C₃H₈) % | 丁烷 (C₄H₁₀) % | CO₂ % | N₂ % | H₂S % |
|-----------------|---------------|---------------|---------------|---------------|--------|--------|--------|
| 原油伴生气 (典型) | 70-90 | 5-15 | 1-5 | 0.5-3 | 0-5 | 0-3 | 0-2 |
| 生物成因气 | 90-98 | <1 | <0.5 | <0.1 | <1 | <1 | <0.1 |
| 高成熟度热成因气 | 50-80 | 5-20 | 2-10 | 1-5 | 0-10 | 0-10 | 0-5 |
| 煤成气 | 变量 | 变量 | 变量 | 变量 | 变量 | 变量 | 变量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原油伴生气与生物成因气的组成最为接近,两者均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较低。原油伴生气中CO₂、N₂和H₂S的含量通常高于生物成因气,这可能是由于原油伴生气形成过程中地层水的参与或原油自身的成分影响。
原油伴生气的组成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的埋藏深度、温度、压力、有机质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等。埋藏深度和温度越高,原油伴生气中重烃的含量通常越高;压力越高,气体中的溶解气含量越大。有机质类型不同,生成的烃类组成也会有所差异。成岩作用也会改变气体的成分和比例,例如水岩反应会导致CO₂的产生。
原油伴生气的组成与生物成因气以及低成熟度的热成因气的组成最为接近,主要成分都是甲烷,重烃含量相对较低。由于形成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原油伴生气中非烃组分的含量以及轻重烃的比例与生物成因气仍存在一定差异。 准确判断原油伴生气的组成,需要结合油藏的地质条件以及气体成分的详细分析,进而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只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具体的成分比例会因具体的油藏而异。对于具体的油气田,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确定其伴生气组成以及与哪种天然气组成最为接近。 只有深入了解原油伴生气的组成特点及其与其他天然气类型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